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坚守着渡口这道即将消失的风景线,不要说在绍兴,即使放眼全国,也并不多见。
市港航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市目前有12个渡口,绝大多数渡工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20多岁的年轻渡工,目前只有吴铁军一人。
吴铁军年轻时尚的外形,在众多50来岁的“渡工”中,显得格外抢眼
正在建设的大桥,即将取代渡口
年轻时尚的小伙子
甘愿当起渡工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嵊州三界镇的白沙渡口,和绍兴现有的其他11个渡口一样,白沙渡看上去似乎并没有特别的地方。
“我们这个渡口已经有好几百年历史了,与其他渡口不同,现在这里的渡工可是个小伙子,今年才20多岁。”附近一位开杂货店的老板说。
这个年轻的渡工叫吴铁军,今年25岁。要不是旁边乘船的乘客提醒,记者不知道,眼前这个上身穿风衣、下身穿牛仔裤,脚上还穿着一双冬靴,浑身散发着青春和时尚气息的小伙子,居然就是白沙渡口的渡工。
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为何愿意当一名渡工?当时,很多人都质疑,一个学数控、又时尚的小伙子当渡工,肯定是一时冲动,干不了多久。
甚至,连他的母亲都这么问他:“当渡工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个月,而是要1000多天,这份辛苦,你受得了吗?”
面对这些,吴铁军却很淡定,他说:“我之所以来当渡工,除了锻炼自己外,还要证明,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吃苦,而且我也看好这个渡口的经营,所以才会承包下来。”
每天摆渡四五百人
他如何能坚持
渡工的生活是枯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机械的重复。
昨天上午,在白沙渡口,记者看到,吴铁军每次摆渡,都要重复这样的动作:收油、刹车、靠岸、搭板……刚将一拨乘客送到对岸,又要赶时间接送另一拨。
“他眼下已经以船为家,一天24小时,经常有20个小时待在船上。”熟悉吴铁军的村民这样说。
或许是长时间在曹娥江上开渡船的缘故,25岁的吴铁军皮肤黑黑的,看上去似乎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
从曹娥江的这边摆渡到对岸,只需10分钟,除了白沙村村民免费乘坐外,其他人乘坐渡船的票价是每人1.5元。与低票价相比,吴铁军要在清晨5点至晚上6点提供摆渡服务,有时候哪怕只有一名乘客,渡船照样开。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
“这样的小伙子,现在很少有了。”很多经常乘船的乘客感叹。
还有一些人劝他:你年纪那么轻,当个渡工是“大材小用”,还不如早日上岸。甚至有人这么说:当渡工能有什么出息?这个年轻人这么做,是不是太另类了?
吴铁军并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看似枯燥的渡工工作,让他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方向。
他对记者说,吃苦和坚持,都会为以后的成长积累资本。“现在社会上年轻人很多,但是有毅力、能吃苦的不多。只要能吃苦会坚持,我就比其他年轻人多了许多东西。”
“这是嵊州唯一收费的渡口,每天的客流量大概有四五百人,每人收费一元五角,除去承包费用,只要认真经营,肯下工夫,收入并不比干其他行业差。”吴铁军说,
所以,吴铁军把渡工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他说,年轻人不论做什么,只要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就是一份好工作。而在他眼里,能自食其力、为家人提供一份物质保障,还能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多方便,就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即将消失的风景线
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不久的将来,白沙渡口将成为一道消失的风景线,吴铁军也将告别渡船。
市港航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随着“水上康庄工程”的实施,三界镇拆渡建桥项目正在实施,在距离白沙渡口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座叫曹娥江三界大桥的桥梁正在建设中。“大桥全长631米,预计年底建成。一旦大桥通车,附近的白沙和马岙两个渡口将会拆掉。”
渡口拆除进入倒计时,让吴铁军有些伤感。他说,渡口撤销后,他也将面临改行。
“至于以后做什么,我还没有想好。”吴铁军说,白沙渡口涉及两岸需要渡江的群众上万人,在渡口撤销前,他会继续认认真真站好这班岗。
■新闻助读
绍兴现有12个渡口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渡口12道,渡船14艘,其中机动渡船11艘,客位339个,在各方努力下,全市渡口安全情况保持持续平稳,实现了20余年渡口安全无事故。
市港航管理局有关人士说,针对渡口所在乡镇都地处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环境较差、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较差等实际,他们实施“水上康庄工程”,按照“能撤则撤,无法撤的安全保障和渡口条件明显改善”的原则,开展建设项目研究,落实配套资金,彻底改善渡口安全设施和渡运条件。
2008年以来,全市已实施撤渡建路(建桥)项目5个,撤渡5道,渡船更新8艘,渡埠改造23处,建造渡亭17个,投入建设资金7900多万元,基本实现了渡船钢质化、设施设备标准化、渡埠、渡道水泥化和乘客候渡室内化和周边环境优美的目标。2009年起已发放财政燃油补助资金2791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