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龙骨
设置在船底纵中线的一道龙骨。
侧龙骨
单数多龙骨船,在主龙骨两侧对称设置的龙骨。龙骨为双数的船,没有主龙骨。
舭板
又称转角板、拖泥板。明代《南船记》称帮底。木船舱部即木船底边两侧向上转角处的一块或两三块板材拼合的纵向壳板。上连身板,下接底板,内侧紧固在横骨架上。与底板和身板连接的横剖线轮廓各成一定的交角或弧形。两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纵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拢,与前、后搪浪板相接。舭板在船体抗纵弯曲中产生剪切应力,在近岸浅水航行或靠泊时,里舷舱板往往触及河床,因而要求舭板用木材制成,厚度一般大于身板。有的内河木帆船舱部横剖线呈折角形,底板直接连于身板。
身板
又称帮板、膀板。明代《南船记》称栈板,从下而上分别称拖泥、出水栈、中栈、完口栈、出脚。木船两舷侧由若干块纵向板料拼合而成的壳板。内侧由横骨架支撑。它的横剖线常外倾或呈弧形,首、尾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纵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拢,与前、后搪浪板相接。身板从下而上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两舷侧设有臘构件的木船,在舭板以上、根以下的称身板,有的船在根以上还有舷侧板则为上舷板;一种是两舷侧没有臘构件的船,则舰板以上到舷边的都称身板。身板承受水压力和波浪冲击力,对保证船体局部强度、横向强度和总纵强度有很大作用。
臘
又称大筋、明龙。木船两舷侧身板以上的纵向加厚壳板。为木船船壳特有的强力构件,配合横骨架,保证船体纵向强度,承受外部碰撞力,并有助于船体的稳性和浮力。视船的大小和强度要求,平行设置一道至六道不等。通常用粗长的杉、柏、梓、楠等圆木纵剖两半,对称地分置两舷侧,圆背向外,剖面齐身板内缘,紧固在横骨架上,上缘抵舷边或上舷板,两端依不同船型向船纵中剖面作一定程度的收拢上翘,与前、后搪浪板、封头板、封艄板相接。有的航区木船无臘,身板直抵舷边,内壁增加肋骨密度或设纵压筋,以保证舷侧强度。有的航海木船般板、身板也用半圆木拼制。